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作为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尝试,已经得到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从理念形成到沪上试水乃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已经在上海高校乃至各地高校蔚然成风。这与各大高校的本科教学管理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围绕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明确提出高校的本科教学管理理念、机制以及平台的创新,有利于深化课程思政工作。
中国大学教学
局部解剖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课程。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的教师们以局部解剖教学为平台,在其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实践证明:这种医学专业课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拓宽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其综合素养,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质是课堂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其难点在于实现专业话语体系与价值话语体系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着眼于中国话语的建构。所以,应明确中国话语建构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特殊意义,把握中国话语建构的核心内容,体现新媒体语境下话语传播的特色,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引导学生把握中国话语的具体方式。
思想政治课研究
“课程思政”是要把一定的价值观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学团队悉心设计了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方案,以优秀的遗传学家事迹为切入点,通过讲述遗传学家们的故事,将医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贯穿到整个课程中,培养医生为人类解除病痛的职业素养,传承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基于讲好遗传学家的故事开展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的目的。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旨在建立“大思政”格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关键是及时总结经验使之深化、优化、固化,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课程思政改革以来各大高校的改革实践可以概括出“寓道于教”的改革路径,其中,“教”是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道” 是“教”所要实践的对象,“寓”是“教”实现“道”的方法。本文旨在提出通过拓展“教”的外延、模块化“道”的内涵、创新“寓”教的方法,为高校课程思政的持续推进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新课程研究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要从教育思想的高度深化认识和理解,要看到它的重要责任就在于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相对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运用一种更为柔性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为此,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改进。要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造,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着力形成富于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工作体系。
思想理论教育
1...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