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形成的新概念、新命题、新课题,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高校要在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明确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广泛共识,提升教师能力,优化教育教学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本文基于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检验专业要求,立足课程特点设定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家国情怀、医者仁心、专业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和个人修养六大维度思政目标 ;梳理单元知识点,从课程体系自身价值元素结合国际民生关注热点等方面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设计单一讲授、讲授结合图片、案例讨论、实践体验、PBL 结合实践等不同方式融入思政元素 ;设计依据目标落实载体、量化细则进行课程专业与思政的综合评价,注重思行合一,具有多元化、过程性的特点。通过课程思政目标设定、元素挖掘、融入和评价设计为其他医学相关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从专业课程的既有教学内涵逻辑中挖掘育人的价值功能是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笔者从遗传学课程传统出发,结合课程发展与教学改革,聚焦学科和课程特色,从“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三个方面阐述遗传学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与代表性案例,为有关生物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参考。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
为适应教育部提出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基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本科生专业选修课“材料失效分析”多年授课经验,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以求破解之道。创新地归纳出“四有四求”的思政理念和基于“三大教育”的思政元素,即以有人、有料、有情、有果的“四有”教学案例为载体,以求真、求新、求深、求用的“四求”教学理念为目标,以科学精神教育、工程伦理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的“三大教育”为思政元素。经多年实践,课程取得了预期的育人成效,达到了课程思政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希望对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大学教学
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主线,分析理工类课程思政存在的困境,通过典型案例深入探讨思政教育与高级操作系统课程融合的可能性和入手点,最后说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提出课程在实践和迭代过程中的教学反思。
计算机教育
近期,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公布“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复旦大学“英语演讲”“职业责任与领导力”“环境管理”等三门课程入选。 入选课程将党史教育融入育人实践,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课程示范引领作用。
教务处
123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