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根据以缺氧实验为例探讨了医学功能学科实验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改革教学实施模式,将爱国精神、民族情怀、职业道德、科学素养和敬畏生命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目的 评价护生在《基础护理学》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素养的反思情况,分析课程中引发护生对专业素养反思的因素。方法 采取混合式研究设计,将复旦大学护理学院104名二年级护理本科生设为研究对象。采用写作方式进行专业素养反思。使用反思能力评价量规量表对写作内容的反思水平进行评价,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写作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护生的平均反思水平为2级,总体水平偏低。最常反思的专业素养元素为尽职尽责、关爱同情、尊重和精益求精。学习过程中引发护生对专业素养进行反思的因素包括模拟仿真训练、患者体验环节、案例应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结论 护士对专业素养的反思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中应增加模拟临床实境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任课教师言行示范作用,以促进护生专业素养的发展。
护士进修杂志
为解决当前思政教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不足、可操作性低、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文章作者提出了思政教育中的“3W 模式”,即“WHO-WHICH-WHEN 模式”。该模式关注“由谁来讲”“从哪一个切入点开始讲”“从哪个时间 点开始进入价值观的渗透”这三个核心问题,提出了具体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课堂教育方式。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研究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高教学刊
2020 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新增内容之一就是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这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和定位,一些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出现了拷贝思政课程内容的情况。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是一门以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通过选材,隐性地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术诚信和科学伦理,助其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勇于奉献、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外语研究
复旦大学“复旦行知·服务学习”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虚拟现实艺术与在地创新》引导学生利用VR媒介艺术形态以当代学生视角创新党史传播、学习形式,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实践服务活动,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教务处
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创设虚拟实践教学情境、整合虚拟实践教学资源、丰富虚拟实践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措施,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实现虚拟仿真环境下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化长效机制,有助于切实增强实践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1...345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