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成果
本科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却常常被学生抱怨“不实惠”,这与学生对实验课的狭隘认知相关。笔者通过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多年积累的一些案例,介绍了拓宽学生的课程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结合当下高端仪器严重依赖进口的困局,在实验课上通过讲述仪器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危机感和使命感,同时,对实验内容进行变革,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例如,让学生通过软件仿真与动手调试相结合,设计、搭建与优化光栅光谱仪;让学生学习 HTML5编程语言,并通过对实验内容的物理建模,开发物理仿真课件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于实验仪器及相关软件进行探究与创新的热情得到激发,从而改善了对实验课程的学习体验。
物理与工程
专业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落脚点。复旦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课程育人的“圈层效应”,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教务处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路径,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 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
《工程伦理》于2019年在第六版教材中新增环境伦理内容,对推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环境伦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理工类大学生要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工程伦理和环境伦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将环境伦理和环境工程技术实践有机结合;环境工程专业教师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跨专业合作,环境伦理与环境工程专技培养并重,重点建设环境伦理课程思政。
教育教学论坛
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育中的一种新教育理念,倡导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等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青年人的“四个自信”意识,增强年轻人的政治和国家认同。复旦大学政治学学科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政治学专业 (含国际政治与公共行政)于2017年作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专业。我们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设计、实施和推进方式方法、课程思政探索方面的一些经验体会,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国内高校政治学以及其他人文社科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教学与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及逐步实施,对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学科应紧紧围绕本专业知识对学生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该文以挖掘高校体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主要目的,以体育精神文化内涵为指导,从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3个层面分析高校体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实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效果打下基础。
当代体育科技
123456...12